当社会谈论自闭症群体时,“同情” 常常成为高频词,却鲜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带着距离感的善意,恰恰可能加固偏见的壁垒。星贝育园始终认为,自闭症群体真正需要的不是俯视式的怜悯,而是平视视角下的平等尊重 —— 这种尊重,能让他们挣脱 “特殊标签” 的束缚,以完整的人格参与到世界的多元交响中。
偏见的根源,在于将 “差异” 误读为 “缺陷”。人们习惯用统一的社会标准衡量所有生命形态,却忽略了自闭症群体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们或许难以用常规语言表达情绪,却能用画笔勾勒出震撼人心的色彩;他们可能对社交规则感到困惑,却能在专注的领域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执着。星贝育园在干预实践中,从不试图将孩子 “修正” 为大众期待的模样,而是引导他们接纳自身特质,同时让外界明白:差异是生命的常态,而非需要被 “同情” 的理由。
平等尊重的核心,是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星贝育园的环境里,尊重体现在每个细节:当孩子不愿拥抱时,不会被强行要求社交礼仪;当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时,不会被轻易打断。这里的课程设计始终预留 “弹性空间”,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完成任务,用擅长的方式表达想法。这种尊重不是放任,而是承认每个生命都有自主决定的权利,正如所有人都拥有选择如何存在于世界的自由。
星贝育园坚信,当 “尊重” 取代 “同情” 成为社会对待自闭症群体的主流态度,偏见的坚冰终将融化。那时,每个自闭症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自由舒展,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命的价值,而世界也会因这份多元与包容,变得更加丰盈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