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本应是校园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温馨角落,但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学校食堂的就餐场景却可能成为一场 “感官风暴” 与适应难题。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老师们通过长期观察与实践,深入了解孩子们在食堂就餐时面临的困境,并积极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食堂本应是校园生活中充满烟火气的温馨角落,但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学校食堂的就餐场景却可能成为一场 “感官风暴” 与适应难题。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老师们通过长期观察与实践,深入了解孩子们在食堂就餐时面临的困境,并积极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自闭症孩子普遍存在感官敏感问题,学校食堂嘈杂的环境成为他们就餐适应的首要障碍。餐盘的碰撞声、同学们的交谈声、食堂工作人员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形成刺耳的噪音,让感官敏锐的自闭症孩子难以承受。在星贝育园的食堂,曾有孩子因突然响起的餐盘掉落声,瞬间捂住耳朵尖叫,甚至拒绝进入食堂。同时,食堂内复杂的气味 —— 饭菜的香味、清洁剂的味道混杂在一起,也可能引发孩子的不适,导致他们食欲下降或情绪烦躁。
食堂的拥挤环境与就餐流程,同样给自闭症孩子带来困扰。高峰期时,排队打饭的人流、快速变换的就餐位置,让缺乏空间感知能力的孩子无所适从。他们可能因不理解排队规则,随意插队而引发冲突;面对丰富多样的菜品,也会因选择困难而焦虑不安。此外,食堂内的灯光亮度、座椅的材质和布局等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他们就餐体验的因素。有的孩子对金属座椅的冰冷触感十分抵触,宁愿站着也不愿坐下吃饭。
为帮助自闭症孩子适应食堂就餐,广州星贝育园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学校调整了食堂的运营时间,为自闭症孩子开辟专属就餐时段,在这个时间段,食堂人流量少,环境相对安静,孩子们可以在更舒适的氛围中用餐。同时,学校对食堂的物理环境进行改造,在墙面铺设吸音材料,降低噪音干扰;将灯光更换为暖色调、无频闪的灯具,减少视觉刺激;为孩子们配备柔软的坐垫和靠背,改善座椅的舒适度。
在就餐流程引导上,星贝育园设计了清晰的可视化指引。食堂入口处设置大幅的图文指示牌,用简单的图片和文字展示 “排队 — 选餐 — 就餐 — 归还餐具” 的完整流程。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标识,如排队区域地面贴有醒目的黄色脚印图案,引导孩子按序排队;选餐区的菜品上方挂着清晰的菜品名称卡片,方便孩子快速识别。老师们还会提前带领孩子熟悉流程,通过多次模拟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就餐步骤。
针对孩子的饮食偏好和特殊需求,星贝育园建立了个性化档案。老师们详细记录每个孩子喜欢和排斥的食物、对餐具的特殊要求等信息。在就餐时,食堂工作人员会根据档案为孩子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为对塑料餐具敏感的孩子更换不锈钢餐具,为挑食的孩子准备小份多样的菜品,既满足营养需求,又减少他们的抗拒情绪。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广州星贝育园让食堂从 “适应难题” 的场所,转变为自闭症孩子感受温暖与关怀的空间。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食堂安心就餐,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食”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