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哥哥永远不理我?”6 岁的小雨蜷缩在沙发角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女士看着正在反复开关柜门的大儿子小轩,喉咙像被堵住般说不出话。在自闭症家庭中,如何平衡患病孩子与其他兄弟姐妹的关系,成了悬在家长心头的巨石,而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正试图为这些家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妈妈,为什么哥哥永远不理我?”6 岁的小雨蜷缩在沙发角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李女士看着正在反复开关柜门的大儿子小轩,喉咙像被堵住般说不出话。在自闭症家庭中,如何平衡患病孩子与其他兄弟姐妹的关系,成了悬在家长心头的巨石,而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正试图为这些家庭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小轩刚确诊时,李女士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他身上。小雨常常一个人在儿童房玩,直到有天她发现女儿在日记里写:“我希望哥哥快点好起来,这样妈妈就能多陪我了。” 这样的文字,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李女士,却又让她陷入更深的无力 —— 小轩的情绪反复无常,稍不注意就会尖叫、摔东西,根本无法和平共处。
广州星贝育园的出现,给李女士带来了转机。学校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在一次家长工作坊中,老师让李女士扮演小雨,当她说出 “妈妈只爱哥哥” 时,才惊觉自己无意中给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星贝育园的老师建议:“要让正常孩子参与到照顾自闭症兄弟姐妹的过程中,但不是以负担的形式。”
星贝育园为小轩制定了个性化的社交训练计划,通过 “家庭式” 集体生活,引导他理解他人的存在。宿舍里,孩子们轮流担任 “小管家”,负责提醒同伴按时洗漱、整理物品。渐渐地,小轩开始注意到周围人的动作和表情,也能在老师引导下简单回应他人。学校还鼓励家长带其他孩子参与开放日活动,小雨第一次看到哥哥在小组游戏中主动递出积木时,激动得拉着妈妈的手说:“哥哥在和我一起玩!”
星贝育园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建立家庭规则。李女士在咨询师建议下,设立了 “专属陪伴时间”:每天晚饭后,她陪小轩做感统训练,周末则单独带小雨去公园。起初小雨对这种安排有些抵触,星贝育园的老师便教李女士用 “任务卡” 的形式,让小雨参与到照顾哥哥的计划中 —— 比如给小轩挑选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用这种方式让她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如今,小轩和小雨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虽然小轩还是很少主动说话,但当小雨弹钢琴时,他会安静地坐在一旁听;小雨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手势和哥哥互动。李女士感慨:“是星贝育园让我明白,平衡不是平均分配爱,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重视。” 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星贝育园用专业与关怀,帮助无数家庭在手足情的天平上,找到了爱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