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中,语法学习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星贝育园在长期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中发现了以下一些常见的语法学习难点。
一、语序理解与运用困难
自闭症儿童常常难以理解和遵循正常的语序规则。例如,在表达“我要喝水”时,他们可能会说成“水喝要我”。这是因为他们对句子中词语的排列顺序所蕴含的语义关系理解不足。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通过日常的语言环境和反复的语言输入,能够逐渐掌握语序规律,但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交沟通障碍,较少主动从环境中学习语言规则,需要更直接、更系统的训练才能理解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正确位置及其表达的意义。
二、语法规则的抽象理解障碍
语法规则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知识,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理解起来尤为困难。比如,他们很难理解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变化等规则。以“苹果”和“苹果们”为例,自闭症儿童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在“苹果”后面加上“们”来表示多个苹果,因为这种规则是一种抽象的约定,不具有明显的直观意义。同样,对于动词的时态,如“我昨天吃了苹果”中的“吃了”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自闭症儿童可能难以将“吃”的动作与时间概念联系起来,无法准确运用不同的时态来表达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三、复杂句式的掌握滞后
简单句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已经具有一定难度,而复杂句式更是他们语言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像含有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复合句,自闭症儿童在理解和表达上都存在明显滞后。例如,“我喜欢那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女孩”这样的句子,其中“穿着红色衣服的”是用来修饰“女孩”的定语从句,自闭症儿童可能难以理解这种修饰关系,也很难自己构造出类似的复杂句子来准确描述事物或表达更丰富的语义。
四、代词使用混淆
代词的正确使用也是自闭症儿童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以及“这”“那”等指示代词,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容易混淆。他们可能会用“你”来指代自己,或者在应该使用“这”的时候用“那”,这是因为代词的指代关系相对抽象,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对话对象来灵活运用,而自闭症儿童在理解语境和他人视角方面存在缺陷,导致难以准确掌握代词的用法。
五、缺乏语法的自我纠正能力
正常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具备根据语法规则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进行自我纠正的能力。但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这种能力,即使他们知道某个句子的语法有错误,也很难自行调整。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自动化程度较低,对语法规则的运用不够熟练,同时也缺乏对语言整体结构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针对这些语法学习难点,星贝育园采用了多种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如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语法规则,利用情景模拟、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法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是独特的,其语法学习难点和进展情况也因人而异,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长期的耐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