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在中重度自闭症儿童课堂行为管理中运用的经验分享
一、案例描述
(一)基本情况
乐乐,2004年9月生,2007年5月来校就读,已在校就读6年。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级。
孩子在17个月时开始发现异常,20个月左右经无锡医院及南京脑科医院鉴定为“自闭症”,表现为刻板、无语言,社交障碍。平时有很多异常行为(如:斜眼看窗外,注意力较弱,不关注课堂内容;双手手指会习惯性的敲击桌子,踮脚跑路,揉搓衣服下摆,在经过有角落的地方都会去蹲着等)。
二、案例分析
乐乐在07年到12年之间都是有家长陪读,因此在生活自理的独立性方面较弱,异常行为也比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和学校考虑让其进入托班,但由于环境和人员的变动,孩子的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是自主性的问题,许多时候都要老师带到相应的教室去上课,在课堂上对于集体性的指令执行度不够;其次由于缺少辅助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逃避学习内容,从而引发情绪问题,其独立性有待提高。老师们对于这些问题都感到头疼,经过协商决定尝试使用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来改善他们的课堂行为。
具体问题:乐乐在行为上表现为好动且容易急,自我刺激频率较高,容易发脾气,不执行老师发出的集体指令,情感较弱,不会正确表达情感,师生关系难以建立。
目前是在实验B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接触后,分析了前后原因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孩子的情绪影响了老师的管理方法“孩子牵着老师的鼻子走”
2.孩子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3.服从概念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4.奖罚制度不够明确,原则性的问题没有坚持
三、确定目标
(1)运用ABA的训练改善部分问题行为,努力使其在课堂上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2)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提高操作的独立性;
(3)提高服从指令的执行度。
四、实施计划
场景一:
在课堂上老师发出集体指令:起立!乐乐则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坐在椅子上,集体指令不能很好的执行!
训练方法:利用ABA的方法,进行DTT训练
实施:
1.老师:起立
乐乐没动作,老师同时将乐乐拉起来并奖励他做的很好
2.老师:起立
老师将乐乐手拉一下,乐乐起立,奖励
3.老师:起立
乐乐能够同时起立,大力的奖励他
以此泛化到其它指令方面
结果:2013年6月到7月坚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上课后基本能够听从一般集体指令(如:起立、排队、坐下等)
场景二:
下午小组课上老师安排课堂任务,串珠,每人拿取盒子,老师将珠子放在盒子里指示孩子将珠子串起来,乐乐逃避不愿意做将珠子故意扔到地上,让他捡起来便发脾气,最终一节课就耗费在处理他情绪上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
训练方法:利用ABA的方法,忽视情绪坚持将任务完成
实施:
1.老师在每个人的盒子放一定数量的珠子(5~10)
2.扔珠子,老师将珠子捡起来并告诉:串珠子(语气严厉)
3.孩子将5粒珠子串好放进盒子里,老师表扬并奖励一定的强化物
此处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老师必须是冷静并且不被孩子影响,明白串珠子是重点,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奖励。
结果:自从实施该方法以来差不多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目前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逃避现象,但是频率相较之前是大有下降,情绪也比较稳定。
场景三:
在课堂上中场休息,学生的小动作比较多,自我刺激的频率也比较高,老师:乐乐!在叫其名字引起反应后稍好一些,过后还是在自我刺激或是看外面。
训练方法:利用行为的可塑性以及学生的刻板性,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坐姿
实施:
1.学生在自我刺激的过程中,老师:乐乐,手放好!(辅助将其手放在桌子上)端正坐姿,并数数20下,做得好则奖励
2.逐步撤销辅助,用语言提示:手放好!并数数50下,延长坐好的时间
3.用眼神或手势提示他们将手放好,并数数100,语言奖励:坐的好!
结果:自从学生进入班级以来一直使用该方法,目前在课堂上还是会有自我刺激或者小动作,老师用眼神或者语言稍微提示一下就可以,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并且将手放好!
五、案例总结及反思
自使用该方法以来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对于类似乐乐这样在机构训练的多年且程度较重的自闭症,每天的生活要有规律,一个良性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对待他们的方法上也要注意几点:
1.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任务,但不能造成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有事可做。每节课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进行一定的任务后让他们稍微休息下并进行适量的食物奖励,让他们不排斥上课,愿意进入课堂。
2.老师在对待他们的情绪问题时要保持一颗冷静对待的心,做到旁观者清,这样才能正确处理问题,同时在处理方法上要讲究技巧,对他们也要讲原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要让他们明白,好的就表扬错了就要接受惩罚!
3.现在的乐乐在课堂上基本能够安静的上下来,但很多时候还是需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