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所特殊的校园 —— 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这里没有外界想象中的混乱与无序,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理解与包容的温暖氛围。那些曾被贴上 “怪人” 标签的自闭症儿童,在耐心的守护下,渐渐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广州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所特殊的校园 —— 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这里没有外界想象中的混乱与无序,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理解与包容的温暖氛围。那些曾被贴上 “怪人” 标签的自闭症儿童,在耐心的守护下,渐渐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走进星贝育园,随处可见圆角设计的桌椅、柔软的墙面装饰,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学校对孩子们的细致关怀。学校里曾有个孩子,初来乍到之时,总是会突然在课堂上站起来,反复绕着教室行走,无论老师怎么呼唤都没有反应,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为故意捣乱。但星贝育园的老师们没有急于制止,而是选择默默观察。经过长时间的耐心记录与分析,他们发现孩子对空间的移动有着独特的感知节奏,绕圈行走是他在适应新环境的一种方式。于是,老师们调整了教学安排,在课程间隙专门留出时间,陪伴孩子以自己的节奏熟悉教室,用耐心化解了最初的 “怪异” 行为。
星贝育园的老师们深知,这些自闭症孩子并非 “怪人”,只是他们感知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与常人不同。在生活起居方面,学校采用分层式管理,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与特点制定专属生活计划。有的孩子对衣物的材质极为敏感,穿普通衣服会焦躁不安,学校就为其准备特殊材质的衣物;有的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模糊,老师们便用形象的图示制作成作息表,帮助孩子理解一天的安排。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孩子们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原本被视作 “怪异” 的行为也慢慢减少。
学校的宿舍区里,有一面特殊的 “成长墙”,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日常点滴照片。有个孩子刚入学时,从不与他人交流,甚至会对靠近的人表现出抗拒。但老师们始终保持着耐心,每天用温和的语气和他打招呼,在他身边轻声讲述有趣的故事。日复一日,孩子终于开始有了回应,主动递给老师一张画着简单线条的纸,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让整个学校都为之欣喜。随着时间推移,孩子逐渐打开心扉,开始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在星贝育园,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这里的教育工作者们用行动诠释着,那些被误解的 “怪”,不过是孩子独特的 “语言”。当社会愿意放慢脚步,给予他们更多耐心,就能发现,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纯真的心灵和无限的潜力。他们不是怪人,只是需要更多时间去适应世界,需要更多耐心去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星贝育园,就像一座温暖的灯塔,照亮着这些孩子前行的道路,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特殊群体背后的真实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