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这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神经发育障碍,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挑战和困惑。了解何时可以发现自闭症,对于及时干预、支持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常来说,自闭症的症状在儿童早期就可能开始显现。在孩子 12 至 18 个月大的时候,一些早期迹象就可能引起家长的注意。比如,孩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会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物体,缺乏眼神交流,或者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异常的冷漠。
以眼神交流为例,正常发展的幼儿在这个阶段会频繁地与照顾者进行眼神对视,通过眼神传递情感和需求。然而,自闭症幼儿可能会避开他人的目光,或者眼神游离,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语言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到 18 个月大时,大多数孩子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爸爸”“妈妈”“抱抱”等。但自闭症儿童可能在语言方面出现明显的延迟,不仅词汇量少,甚至完全没有语言表达,或者只是重复他人的话语,而不是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社交互动方面的差异在早期也较为显著。一般的孩子会对其他小朋友感兴趣,喜欢一起玩耍、分享玩具。而自闭症儿童可能更喜欢独自玩耍,对周围的同伴缺乏兴趣,难以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到了 2 岁左右,自闭症的特征可能会更加明显。孩子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刻板行为,比如对物品的排列顺序有着固执的要求,坚持走同一条路线,或者对特定的声音、光线等感觉刺激过度敏感或过度不敏感。
有些孩子会沉迷于重复性的动作,如不停地拍手、旋转身体。他们的兴趣范围往往较为狭窄,可能只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对其他常见的事物视而不见。
在 3 岁时,如果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社交技能,如与他人分享快乐、主动寻求安慰,或者无法理解简单的社交规则,如轮流、等待,那么自闭症的可能性就需要进一步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有些轻微的症状可能容易被忽视。但如果孩子在多个方面都持续表现出与同龄人明显不同的行为和发展模式,家长就应该保持警惕。
例如,有一个名叫小明(化名)的孩子,在 1 岁多时,妈妈就发现他很少对自己的呼唤有回应,眼神接触短暂。到了 2 岁,小明(化名)仍然不会说话,也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妈妈起初以为他只是性格内向,发育慢一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化名)的刻板行为越来越明显,比如每次出门必须走同一条路,否则就会哭闹不止。最终,经过专业评估,小明(化名)被诊断为自闭症。
再比如,小女孩花花(化名),在幼儿园里总是独自待在角落,不参与集体活动。老师多次引导也无济于事,花花(化名)对同学们的邀请总是置之不理。同时,她对玩具的玩法也很独特,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排列积木,不容许有任何改变。经过专业诊断,花花(化名)也被确认为自闭症。
早期发现自闭症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和适应能力,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现实中,由于对自闭症的认识不足,很多孩子的症状没有被及时发现,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这不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自闭症的早期发现率,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和发育评估。
自闭症的发现需要家长的细心观察、专业人员的准确判断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在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我们才能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特殊的孩子点亮希望之灯,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