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每天早晚的洗漱间都会上演相似的一幕:孩子们握着牙刷认真刷牙,结束后必须精准地吐三次泡沫,少一次或多一次,都会让他们焦躁不安。这个看似奇怪的行为,实则是自闭症儿童通过口腔清洁与固定仪式,寻求内心秩序与安全感的独特方式。
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每天早晚的洗漱间都会上演相似的一幕:孩子们握着牙刷认真刷牙,结束后必须精准地吐三次泡沫,少一次或多一次,都会让他们焦躁不安。这个看似奇怪的行为,实则是自闭症儿童通过口腔清洁与固定仪式,寻求内心秩序与安全感的独特方式。
对于普通孩子而言,刷牙是再日常不过的清洁行为,但在星贝育园的孩子们眼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自闭症儿童的口腔黏膜极为敏感,牙膏泡沫的味道、质地,甚至吞咽时的触感,都可能被放大成难以忍受的刺激。而反复吐泡沫的行为,则源于他们对 “秩序感” 的强烈需求 ——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三次吐沫的固定动作,就像锚点,能让他们短暂地掌控生活的节奏。
学校的老师们最初发现,许多孩子抗拒刷牙,甚至一看到牙刷就情绪崩溃。经过长期观察,他们注意到那些坚持 “吐三次泡沫” 的孩子,在完成仪式后反而能平静下来。意识到这一点后,学校开始调整刷牙引导方式:不再强制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尊重这份特殊的 “仪式感”,并将其融入日常口腔护理教育中。
为了减轻孩子们对刷牙的抵触,星贝育园精心挑选低泡、温和口味的儿童牙膏,减少泡沫对口腔的刺激;同时更换刷毛柔软、握感舒适的牙刷,降低口腔接触时的不适感。老师们还设计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刷牙流程:从引导孩子观察牙刷、触摸牙膏,到模仿刷牙动作,再到真正尝试刷牙,每一步都给予足够的耐心与鼓励。
在执行 “三次吐泡沫” 的仪式时,老师们会默默陪伴在旁,用温和的语言引导:“第一次吐泡沫,把脏东西都赶走啦;第二次,牙齿变得更干净啦;第三次,我们完成任务,好棒!”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互动,不仅让孩子们逐渐接受刷牙,更将清洁口腔与积极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
渐渐地,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惊喜。曾经抗拒刷牙的孩子,会主动拿起牙刷,按照熟悉的步骤完成 “三次吐沫” 的仪式;有的孩子甚至在完成后,会露出满足的笑容。这份坚持与重复,不再是令人困扰的强迫行为,而成为了他们管理自我、适应环境的有效方式。
在星贝育园,每一个看似 “怪异” 的行为背后,都藏着孩子们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学校用尊重与包容,将这些特殊习惯转化为教育契机,既满足了孩子们对秩序与安全感的需求,又帮助他们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一次次吐泡沫的仪式中,孩子们不仅清洁了口腔,更在熟悉的节奏里,找到了与世界相处的温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