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夏天闷热得像蒸笼,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一节特别的 “社会适应课” 正在进行。老师要带着孩子们模拟去电影院看电影,穿蓝色条纹上衣的男孩,紧紧抓着老师发的 “看电影步骤” 卡片,上面画着进场、坐下、关灯、看片的图画。
广州的夏天闷热得像蒸笼,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里,一节特别的 “社会适应课” 正在进行。老师要带着孩子们模拟去电影院看电影,穿蓝色条纹上衣的男孩,紧紧抓着老师发的 “看电影步骤” 卡片,上面画着进场、坐下、关灯、看片的图画。
教室被布置成了小影院,投影仪播放着动画片,孩子们坐在塑料椅子上。老师提前调暗了灯光,还反复跟大家说:“等下灯全黑,就像晚上睡觉一样,别害怕。” 男孩原本还算安静,可电影放到一半,后勤师傅检修电路,“啪” 地一下,顶灯全亮了!
刺眼的灯光下,男孩突然跳起来,打翻了旁边的水杯。他双手捂住耳朵,嘴里发出刺耳的尖叫,身体不停地抖,还往墙上撞。老师赶紧冲过去,扯下窗帘挡住灯光,把男孩搂在怀里,轻声说:“没事,没事,安全了。” 可男孩还是吓得直哭,直到下课都没平静下来。
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并不少见。为了照顾这些特殊的孩子,学校里到处都是 “小心思”:走廊的墙角包着软软的防撞条,宿舍的门牌号用彩色贴纸和凹凸的盲文贴着,每个房间都有遮光窗帘和降噪耳塞。老师还发明了 “情绪贴纸”,让孩子用不同颜色的贴纸,告诉大人自己心情好不好。
第二天,男孩躲在宿舍床角,怎么也不肯出来。班主任李老师拿着牛奶坐在床边,翻开一本画着电影院的小本子。本子上画着:黑黑的电影院、慢慢亮起的小灯、亮堂堂的大厅。李老师指着画说:“灯有很多种,小灯是好朋友,大灯也不会伤害你。” 说着,还把本子贴在了男孩床头。
学校专门在顶楼改了间 “模拟电影院”,装了能调亮度的灯。一开始,男孩连门口都不敢进,后来看到地面上会投影出会动的小星星,才敢慢慢走进去。老师每天带着他 “练习”,从只开一点点小灯,到慢慢增加亮度。男孩从一开始害怕得直躲,到后来能安静地在里面坐上十分钟。
一个月后,孩子们真的去了电影院。学校提前和影院商量好,关闭了大厅的大屏幕广告,调暗了过道的灯,还在影厅门口铺了和学校一样的防滑地垫。男孩攥着李老师的手,一步一步走进影厅。当灯光慢慢暗下去时,他没有害怕,反而轻轻捏了捏老师的手,小声说:“我不怕了。”
夕阳西下,星贝育园亮起温暖的灯光。在这里,老师们用一个个简单又实在的办法,帮这些特殊的孩子一点点克服恐惧,慢慢走向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