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七月,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一节特殊的 “社会适应课” 正在进行准备工作。老师们打算带孩子们去体验超市,提前一周就开始做准备,他们把超市里的场景画成了简单易懂的图片,有货架、收银台,还有指示牌,每张图片下面都配着大字,告诉孩子们到了那里该怎么做。
广州的七月,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一节特殊的 “社会适应课” 正在进行准备工作。老师们打算带孩子们去体验超市,提前一周就开始做准备,他们把超市里的场景画成了简单易懂的图片,有货架、收银台,还有指示牌,每张图片下面都配着大字,告诉孩子们到了那里该怎么做。
穿黄色短袖的男孩,每天都拿着这些图片反复看,嘴里还会小声念叨。出发前一天,老师特意在教室里用桌椅搭了个简易的 “超市”,让孩子们练习怎么走,怎么看标识。男孩一开始走得磕磕绊绊,总撞到 “货架”,但在老师耐心地一遍遍指导下,他慢慢能顺着 “通道” 走了。
真正到了超市那天,男孩紧紧抓着老师的衣角,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商品,他正看得入神,突然,不远处传来刺耳的促销广播声:“大减价!大减价!” 那声音又尖又响,像无数根针一下子扎进耳朵里。
男孩瞬间僵住了,脸色变得煞白。他双手死死捂住耳朵,身体不受控制地开始发抖,接着 “哇” 地一声大哭起来。他蹲在地上,头埋在膝盖间,怎么也不肯起来。周围的顾客都投来好奇的目光,这让男孩更害怕了,哭声也越来越大。
带队的张老师反应很快,立刻脱下外套,轻轻盖在男孩头上,挡住周围人的视线。她蹲下来,在男孩耳边轻声说:“别怕,老师在,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 说着,她慢慢扶着男孩,一步一步挪到超市角落的消防通道旁,这里没有嘈杂的声音,光线也暗一些。
回到学校后,老师们针对这次的情况开了好几个会。他们决定在学校里专门弄一个 “噪音训练室”,里面装了能播放不同声音的设备。一开始,只放很轻很轻的风声,男孩听到后,虽然有点紧张,但没有太大反应。老师就慢慢加大音量,换成商场里常见的广播声,不过声音还是很小。每次训练,老师都会陪着男孩,握着他的手,轻声安慰他。
训练了差不多一个月,男孩不再那么害怕这些声音了。有一天,老师突然把广播声调到和超市促销时差不多响,男孩愣了一下,双手又想往耳朵上捂,但看了看身边的老师,手又放了下来。老师马上竖起大拇指夸他:“你真棒!” 男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后来,孩子们又去了一次超市。这次出发前,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发了降噪耳塞,还反复确认耳塞有没有戴好。男孩戴着耳塞,虽然还是有点紧张,但脚步明显比上次稳多了。当促销广播再次响起时,他只是皱了皱眉头,没有像之前那样崩溃。他抬头看了看老师,老师朝他点点头,他也跟着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
太阳渐渐西沉,孩子们排着队回到星贝育园。在这所学校里,老师们用数不清的耐心和办法,陪着这些特殊的孩子,一点一点战胜生活里的困难,慢慢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