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盥洗室里,每天早晚都上演着特殊的一幕。别的孩子随意拿起牙刷就能开始刷牙,而有几个孩子却一定要找到那支特定颜色的牙刷 —— 或是明晃晃的蓝色,或是鲜艳的粉色,一旦拿错,他们就会烦躁不安,甚至拒绝刷牙。这种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 “怪癖”,实则是自闭症儿童视觉偏好与行为深度绑定的体现。
在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的盥洗室里,每天早晚都上演着特殊的一幕。别的孩子随意拿起牙刷就能开始刷牙,而有几个孩子却一定要找到那支特定颜色的牙刷 —— 或是明晃晃的蓝色,或是鲜艳的粉色,一旦拿错,他们就会烦躁不安,甚至拒绝刷牙。这种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 “怪癖”,实则是自闭症儿童视觉偏好与行为深度绑定的体现。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视觉是感知世界的重要通道。普通孩子眼中千篇一律的牙刷,在他们眼中却有着天壤之别。特定颜色的牙刷,或许因为色彩的饱和度、明暗度契合了他们独特的视觉感受,从而成为触发刷牙行为的 “启动键”。在星贝育园,老师们曾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惯用的绿色牙刷,宁愿一整天不喝水、不进食,也不愿使用其他颜色的替代品。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背后是他们对秩序和熟悉感的强烈依赖。
星贝育园的老师们明白,简单地纠正孩子的行为只会加剧他们的焦虑。为了让孩子们顺利完成日常清洁,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措施。老师们会提前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使用的牙刷颜色和款式,确保学校配备相同或相近的牙刷。在宿舍的洗漱架上,每个孩子的牙刷都有专属的固定位置,用带有对应颜色标识的小标签区分,这样孩子们一眼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 “专属牙刷”。
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拓宽对牙刷颜色的接受范围。老师们会在孩子心情愉悦时,将新颜色的牙刷与旧牙刷并排摆放,用温和的语气向孩子介绍新牙刷的特点,鼓励他们尝试触摸、观察。如果孩子愿意拿起新牙刷,哪怕只是短暂的接触,老师也会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慢慢地,有些原本只认单一颜色的孩子,开始愿意尝试与原颜色相近的其他色调,刷牙时的抗拒情绪也明显减少。
在星贝育园,对孩子们视觉偏好的尊重不仅体现在牙刷上,更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室的桌椅、储物柜都采用柔和且统一的色调,减少视觉冲突;学习材料的设计也注重色彩搭配,用孩子们偏爱的颜色突出重点内容。这种充满关怀的环境布置,让孩子们在熟悉、舒适的视觉氛围中,更安心地学习和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星贝育园的悉心引导下,那些曾经执着于特定颜色牙刷的孩子,逐渐学会了在保持自身偏好的同时,接纳一些细微的变化。而这看似微小的进步,正是学校用理解和耐心,为自闭症儿童架起了一座连接内心秩序与外部世界的桥梁,让他们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慢慢探索更广阔的生活可能。